年假折現是什么意思?
一、個人原因申請主動離職但有未結算年假8天,能否申請年假折現
可以折算,計算方式是實際工作天數/365(一年的天數)乘個人當年的年假數(你是7天)-今年已休的年假天數=今年可用天數(或單位需結算你的年假天數) 不足一天不計算。按照《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五條“職工新進用人單位且符合本辦法第三條規(guī)定的,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余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引用法規(guī)
[1]《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五條
[2]《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三條
二、不享受年休假的情形有哪些,年休假如何折算成工資
一、不享受年休假的情形有哪些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1、員工全年事假累計20天以上,所在單位不扣工資和事假累計兩個月及以上,單位扣發(fā)工資的;
2、累計曠工30天及以上的
3、累計工作滿一年不滿10年的員工,全年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員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員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6、復原軍人。新招工人和自謀職業(yè)回原單位工作的,工作時間未滿一年的,不享受年休假。
二、年休假如何折算成工資
當年度結束以及員工離職時,會發(fā)生年休假如何折算成工資的問題,下面總結一下
1、年度結束時有年假未休完。
《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于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币虼?,單位安排休的年休假比法定標準低的,應該要支付3倍工資。
不過《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彼杂行﹩挝灰蚕M蛦T工達成諒解,由員工出具自愿不休年休假的證明,給予1倍的工資。
2、離職時有年假未休完。
首先要糾正員工容易產生的一個觀念,以為離職時可以把全年的年假作為計算基礎,來判斷未休年假,其實這樣是錯誤的。《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笨梢姡瑔T工離職時只有權利得到自己已工作月份對應的年休假。
具體的折算方法是(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數。
如果離職時已把全年年假休完了,根據《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二條第三款規(guī)定,“多于折算應休年休假的天數不再扣回”。
引用法規(guī)
[1]《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條
[1]《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條
[1]《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二條
[1]《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二條
三、年假折現是多少?
年假折現是3倍工資。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職工未休年假的工資計算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凡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的可享受帶薪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正常享受年休假,當然年假也是有工資的?!镀髽I(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九條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愿,統(tǒng)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征得職工本人同意。第十條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休假天數少于應休年休假天數的,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引用法規(guī)
[1]《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九條
[2]《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條
四、工作不滿一年,還有年休假嗎?
根據國務院帶薪年休假條例所有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連續(xù)工作滿12個月以上,都能享受到帶薪年休假(下稱年休假)。其中,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br> 《辦法》第四條進一步明確,年休假天數根據職工“累計工作”時間確定。職工在同一或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法、行政法規(guī)或國務院規(guī)定視同工作期間,應合并為“累計工作”時間?!?br> 《辦法》此項規(guī)定明確了年休假是勞動者的福利,保障的是全體勞動者的休息權,不是根據對某個企業(yè)的貢獻來確定的。
引用法規(guī)
[1]《辦法》 第四條
五、未休年休假折算工資的請求時效究竟是多久?
1、如果員工請求公司支付其未休年休假的折算工資,仲裁時效是一年,一般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意的,可以在十五日內及時向法院起訴。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fā)生法律效力。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五十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條
六、固定資產折舊是當月算還是下月開始折舊?
1、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2、提足折舊后,不管能否繼續(xù)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七、廣西新增產假討論時間是多長時間?
1、法定的已小產假是十五天至四十二天的產假根據我國《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guī)定》第七條: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應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可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2、第八條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準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的標準由用人單位支付。
3、女職工生育或者流產的醫(yī)療費用,按照生育保險規(guī)定的項目和標準,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引用法規(guī)
[1]《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guī)定》 第七條
[2]《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guī)定》 第八條
八、公司有發(fā)年終獎的機制,入職多少個月可以享受年終獎勵
年終獎是單位等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yè)績的綜合考核情況、下一年度發(fā)展規(guī)劃,向雇員發(fā)放的一次性獎金。其中也包括年終加薪、年終雙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第四條規(guī)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钡谄邨l規(guī)定“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jié)支的勞動報酬。包括
(一)生產獎;
(二)節(jié)約獎;
(三)勞動競賽獎;
(四)機關、事業(yè)單位的獎勵工資;
(五)其他獎金?!?、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第二條規(guī)定“關于獎金的范圍……
(一)生產(業(yè)務)獎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安全(無事故)獎、考核各項經濟指標的綜合獎、提前竣工獎、外輪速遣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
引用法規(guī)
[1]《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 第四條
[2]《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 第七條
[1]《〈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 第二條
九、同居三年,可是結果才三天,現在不想繼續(xù)生活了,彩禮要退嗎
只有符合以下情況,人民法院才支持返還彩禮一是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的;二是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如果不符合這三種情況,法院不支持返還彩禮。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guī)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