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刑事辯護 > 正文內(nèi)容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構成要件

法律咨詢網(wǎng)2023-06-27 02:10:21刑事辯護763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構成要件

一、哪些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正?;顒印0佣酒贩缸锓肿拥纳鐣:π跃驮谟诓粌H妨礙了司法機關對毒品犯罪分子的及時懲辦,而且這種行為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逍遙法外,逃避法律的制裁、繼續(xù)作惡,危害社會。因此,對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予以懲處是十分必要的。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必須具有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分子給予保護,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這些犯罪分子既包括尚未被抓獲而潛逃在外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抓獲的已決犯和未決犯。所謂“包庇”是指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掩蓋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罪行,或者幫助其毀滅罪證,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實踐中,如果明知其人是公安機關正在追捕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案犯,而仍向其提供資助或者交通工具,幫助該案犯潛逃的,或者幫助毒品犯罪分子毀滅罪跡,隱匿、轉移、銷毀罪證等,也都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盡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手段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是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另外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只能發(fā)生在被包庇者實施犯罪之后,并且事先沒有通 謀,如果事前通謀,事后又包庇的,則屬于幫助犯,以共同犯罪論處。事中通謀也屬于事先通謀,也應以共同犯罪論處。
窩藏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也應當按照本罪處罰。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人,均可構成本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應從重處罰。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過失不構成犯罪。行為人的動機多種多樣,有的是出于親友之情,有的是出于哥們義氣,有的是出于貪圖錢財?shù)龋瑹o論出于何種動機,只要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而予以包庇的,均構成本罪。
對本罪故意中“明知”的理解
對于本罪故意中“明知”的準確理解關鍵是把握行為人實施本罪行為時對于本罪對象的認識情況的不同情形來確立是否構成本罪。結合司法實踐,大致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明知的時間通常是在行為人在實施行為一開始時形成,但也不能排除行為人剛開始并不知道,而是在行為過程中得以認識的情形。比如行為人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一段時間后得知對方的身份,但仍然繼續(xù)任其留住,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在客觀上繼續(xù)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在主觀方面,在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持續(xù)過程中,又具有了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有意讓其藏匿的主觀意圖,完全符合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犯罪構成。當然,如果行為人在提供住宿等便利行為結束以后,方發(fā)覺或獲悉對方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則不應構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2、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行為人必需認識到其所包庇的人是實施了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行為的犯罪分子。盡管這里的明知是行為人主觀上的認識因素,但是卻包含著客觀的,這個客觀的就是前案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事實的存在,即行為人主觀上能夠認識到前案的行為人已經(jīng)客觀上實施了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行為,這是行為實施包庇行為的基礎,也是包庇行為具有可罰性的依據(jù)。

3、明知程度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對于明知程度的界定不同將直接影響到定罪。如行為人明知他人從事毒品犯罪,但并不知道究竟是在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是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或者是非法持有毒品,而進行包庇時則如何定罪?我國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按照行為人所包庇的毒品犯罪分子實際從事的毒品犯罪來確定,如實際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論處,如包庇非法持有毒品等毒品犯罪分子的,則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對這種情形應以包庇罪定罪。,“明知”應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所謂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明確的、非常清楚的認識,所謂不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不確定的、蓋然性的認識,也就是對于明知的不要求確切地、確實地知道。因此,在實踐中,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犯罪分子但并不知道是犯何種罪的人,就只能以窩藏、包庇罪定罪論處;同樣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毒品犯罪的人,但并不知道是犯哪種毒品犯罪的人,即使事實上包庇了確實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根據(jù)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原則,也只能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就上述情形而言,很明顯已表明了行為人對他人所從事毒品犯罪是有確切地認識的,只是對其所從事的犯罪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抑或是非法持有毒品的認識還不夠確定,還不能具體地肯定是哪一種犯罪,但是決非對其沒有認識到。因而,對于上述情形,根據(jù)第一種觀點進行定罪是比較科學的。

二、構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犯罪的要件都有幾種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正?;顒?。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社會危害性就在于不僅妨礙了司法機關對毒品犯罪分子的及時懲辦,而且這種行為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逍遙法外,逃避法律的制裁、繼續(xù)作惡,危害社會。因此,對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予以懲處是十分必要的。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必須具有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分子給予保護,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這些犯罪分子既包括尚未被抓獲而潛逃在外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抓獲的已決犯和未決犯。所謂“包庇”是指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掩蓋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罪行,或者幫助其毀滅罪證,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實踐中,如果明知其人是公安機關正在追捕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案犯,而仍向其提供資助或者交通工具,幫助該案犯潛逃的,或者幫助毒品犯罪分子毀滅罪跡,隱匿、轉移、銷毀罪證等,也都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盡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手段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是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另外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只能發(fā)生在被包庇者實施犯罪之后,并且事先沒有通 謀,如果事前通謀,事后又包庇的,則屬于幫助犯,以共同犯罪論處。事中通謀也屬于事先通謀,也應以共同犯罪論處。
窩藏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也應當按照本罪處罰。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人,均可構成本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應從重處罰。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過失不構成犯罪。行為人的動機多種多樣,有的是出于親友之情,有的是出于哥們義氣,有的是出于貪圖錢財?shù)?,無論出于何種動機,只要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而予以包庇的,均構成本罪。
對本罪故意中“明知”的理解
對于本罪故意中“明知”的準確理解關鍵是把握行為人實施本罪行為時對于本罪對象的認識情況的不同情形來確立是否構成本罪。結合司法實踐,大致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明知的時間通常是在行為人在實施行為一開始時形成,但也不能排除行為人剛開始并不知道,而是在行為過程中得以認識的情形。比如行為人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一段時間后得知對方的身份,但仍然繼續(xù)任其留住,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在客觀上繼續(xù)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在主觀方面,在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持續(xù)過程中,又具有了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有意讓其藏匿的主觀意圖,完全符合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犯罪構成。當然,如果行為人在提供住宿等便利行為結束以后,方發(fā)覺或獲悉對方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則不應構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2、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行為人必需認識到其所包庇的人是實施了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行為的犯罪分子。盡管這里的明知是行為人主觀上的認識因素,但是卻包含著客觀的,這個客觀的就是前案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事實的存在,即行為人主觀上能夠認識到前案的行為人已經(jīng)客觀上實施了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行為,這是行為實施包庇行為的基礎,也是包庇行為具有可罰性的依據(jù)。

3、明知程度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對于明知程度的界定不同將直接影響到定罪。如行為人明知他人從事毒品犯罪,但并不知道究竟是在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是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或者是非法持有毒品,而進行包庇時則如何定罪?我國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按照行為人所包庇的毒品犯罪分子實際從事的毒品犯罪來確定,如實際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論處,如包庇非法持有毒品等毒品犯罪分子的,則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對這種情形應以包庇罪定罪。,“明知”應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所謂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明確的、非常清楚的認識,所謂不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不確定的、蓋然性的認識,也就是對于明知的不要求確切地、確實地知道。因此,在實踐中,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犯罪分子但并不知道是犯何種罪的人,就只能以窩藏、包庇罪定罪論處;同樣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毒品犯罪的人,但并不知道是犯哪種毒品犯罪的人,即使事實上包庇了確實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根據(jù)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原則,也只能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就上述情形而言,很明顯已表明了行為人對他人所從事毒品犯罪是有確切地認識的,只是對其所從事的犯罪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抑或是非法持有毒品的認識還不夠確定,還不能具體地肯定是哪一種犯罪,但是決非對其沒有認識到。因而,對于上述情形,根據(jù)第一種觀點進行定罪是比較科學的。

三、哪些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正?;顒?。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社會危害性就在于不僅妨礙了司法機關對毒品犯罪分子的及時懲辦,而且這種行為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逍遙法外,逃避法律的制裁、繼續(xù)作惡,危害社會。因此,對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予以懲處是十分必要的。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必須具有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分子給予保護,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這些犯罪分子既包括尚未被抓獲而潛逃在外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抓獲的已決犯和未決犯。所謂“包庇”是指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掩蓋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罪行,或者幫助其毀滅罪證,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實踐中,如果明知其人是公安機關正在追捕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案犯,而仍向其提供資助或者交通工具,幫助該案犯潛逃的,或者幫助毒品犯罪分子毀滅罪跡,隱匿、轉移、銷毀罪證等,也都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盡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手段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是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另外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只能發(fā)生在被包庇者實施犯罪之后,并且事先沒有通 謀,如果事前通謀,事后又包庇的,則屬于幫助犯,以共同犯罪論處。事中通謀也屬于事先通謀,也應以共同犯罪論處。
窩藏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也應當按照本罪處罰。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人,均可構成本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應從重處罰。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過失不構成犯罪。行為人的動機多種多樣,有的是出于親友之情,有的是出于哥們義氣,有的是出于貪圖錢財?shù)?,無論出于何種動機,只要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而予以包庇的,均構成本罪。
對本罪故意中“明知”的理解
對于本罪故意中“明知”的準確理解關鍵是把握行為人實施本罪行為時對于本罪對象的認識情況的不同情形來確立是否構成本罪。結合司法實踐,大致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明知的時間通常是在行為人在實施行為一開始時形成,但也不能排除行為人剛開始并不知道,而是在行為過程中得以認識的情形。比如行為人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一段時間后得知對方的身份,但仍然繼續(xù)任其留住,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在客觀上繼續(xù)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在主觀方面,在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持續(xù)過程中,又具有了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有意讓其藏匿的主觀意圖,完全符合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犯罪構成。當然,如果行為人在提供住宿等便利行為結束以后,方發(fā)覺或獲悉對方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則不應構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2、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行為人必需認識到其所包庇的人是實施了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行為的犯罪分子。盡管這里的明知是行為人主觀上的認識因素,但是卻包含著客觀的,這個客觀的就是前案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事實的存在,即行為人主觀上能夠認識到前案的行為人已經(jīng)客觀上實施了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行為,這是行為實施包庇行為的基礎,也是包庇行為具有可罰性的依據(jù)。

3、明知程度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對于明知程度的界定不同將直接影響到定罪。如行為人明知他人從事毒品犯罪,但并不知道究竟是在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是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或者是非法持有毒品,而進行包庇時則如何定罪?我國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按照行為人所包庇的毒品犯罪分子實際從事的毒品犯罪來確定,如實際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論處,如包庇非法持有毒品等毒品犯罪分子的,則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對這種情形應以包庇罪定罪。,“明知”應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所謂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明確的、非常清楚的認識,所謂不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不確定的、蓋然性的認識,也就是對于明知的不要求確切地、確實地知道。因此,在實踐中,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犯罪分子但并不知道是犯何種罪的人,就只能以窩藏、包庇罪定罪論處;同樣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毒品犯罪的人,但并不知道是犯哪種毒品犯罪的人,即使事實上包庇了確實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根據(jù)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原則,也只能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就上述情形而言,很明顯已表明了行為人對他人所從事毒品犯罪是有確切地認識的,只是對其所從事的犯罪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抑或是非法持有毒品的認識還不夠確定,還不能具體地肯定是哪一種犯罪,但是決非對其沒有認識到。因而,對于上述情形,根據(jù)第一種觀點進行定罪是比較科學的。

四、構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要件都有幾種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正?;顒?。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社會危害性就在于不僅妨礙了司法機關對毒品犯罪分子的及時懲辦,而且這種行為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逍遙法外,逃避法律的制裁、繼續(xù)作惡,危害社會。因此,對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予以懲處是十分必要的。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必須具有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分子給予保護,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這些犯罪分子既包括尚未被抓獲而潛逃在外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抓獲的已決犯和未決犯。所謂“包庇”是指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掩蓋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罪行,或者幫助其毀滅罪證,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實踐中,如果明知其人是公安機關正在追捕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案犯,而仍向其提供資助或者交通工具,幫助該案犯潛逃的,或者幫助毒品犯罪分子毀滅罪跡,隱匿、轉移、銷毀罪證等,也都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盡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手段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是幫助毒品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另外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只能發(fā)生在被包庇者實施犯罪之后,并且事先沒有通 謀,如果事前通謀,事后又包庇的,則屬于幫助犯,以共同犯罪論處。事中通謀也屬于事先通謀,也應以共同犯罪論處。
窩藏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也應當按照本罪處罰。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人,均可構成本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應從重處罰。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過失不構成犯罪。行為人的動機多種多樣,有的是出于親友之情,有的是出于哥們義氣,有的是出于貪圖錢財?shù)龋瑹o論出于何種動機,只要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而予以包庇的,均構成本罪。
對本罪故意中“明知”的理解
對于本罪故意中“明知”的準確理解關鍵是把握行為人實施本罪行為時對于本罪對象的認識情況的不同情形來確立是否構成本罪。結合司法實踐,大致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明知的時間通常是在行為人在實施行為一開始時形成,但也不能排除行為人剛開始并不知道,而是在行為過程中得以認識的情形。比如行為人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一段時間后得知對方的身份,但仍然繼續(xù)任其留住,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在客觀上繼續(xù)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住所,在主觀方面,在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持續(xù)過程中,又具有了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有意讓其藏匿的主觀意圖,完全符合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犯罪構成。當然,如果行為人在提供住宿等便利行為結束以后,方發(fā)覺或獲悉對方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則不應構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2、明知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行為人必需認識到其所包庇的人是實施了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行為的犯罪分子。盡管這里的明知是行為人主觀上的認識因素,但是卻包含著客觀的,這個客觀的就是前案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事實的存在,即行為人主觀上能夠認識到前案的行為人已經(jīng)客觀上實施了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行為,這是行為實施包庇行為的基礎,也是包庇行為具有可罰性的依據(jù)。

3、明知程度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對于明知程度的界定不同將直接影響到定罪。如行為人明知他人從事毒品犯罪,但并不知道究竟是在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是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或者是非法持有毒品,而進行包庇時則如何定罪?我國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按照行為人所包庇的毒品犯罪分子實際從事的毒品犯罪來確定,如實際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論處,如包庇非法持有毒品等毒品犯罪分子的,則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對這種情形應以包庇罪定罪。,“明知”應包括確切的明知和不確切的明知兩種情形。所謂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明確的、非常清楚的認識,所謂不確切的明知是指對明知的有不確定的、蓋然性的認識,也就是對于明知的不要求確切地、確實地知道。因此,在實踐中,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犯罪分子但并不知道是犯何種罪的人,就只能以窩藏、包庇罪定罪論處;同樣如果行為人只知道所包庇的人是毒品犯罪的人,但并不知道是犯哪種毒品犯罪的人,即使事實上包庇了確實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根據(jù)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原則,也只能以窩藏、包庇罪論處。就上述情形而言,很明顯已表明了行為人對他人所從事毒品犯罪是有確切地認識的,只是對其所從事的犯罪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抑或是非法持有毒品的認識還不夠確定,還不能具體地肯定是哪一種犯罪,但是決非對其沒有認識到。因而,對于上述情形,根據(jù)第一種觀點進行定罪是比較科學的。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m.razor-magic.com/news/article/3962.html

分享給朋友: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構成要件” 的相關文章

構成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的處罰與判刑

構成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的處罰與判刑

一、構成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應該怎樣處罰判刑 負責辦理護照、簽證以及其他出入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明知是企圖偷越國(邊)境的人員,予以辦理出入境證件的,或者邊防、海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明知是偷越國(邊)境的人員,予以放行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制造抵扣稅款發(fā)票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非法制造抵扣稅款發(fā)票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一、非法制造抵扣稅款發(fā)票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法律分析非法制造抵扣稅款發(fā)票罪既遂法院一般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shù)量巨大的,法院一般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非法制造抵扣稅款發(fā)票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違反發(fā)票管理法規(guī),擅自制造...

危險駕駛罪的判罰和處罰

危險駕駛罪的判罰和處罰

一、危險駕駛罪怎么判,危險駕駛罪怎么處罰 危險駕駛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或者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并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危險駕駛罪只有拘役的刑罰...

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罪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罪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一、究竟怎么樣判斷是否構成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罪 1、客體是國家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的管理制度以及國家安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將不合格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提供給武裝部隊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主體為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的生產(chǎn)者和銷售者,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過失。2、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七十條...

下級法院停止死刑執(zhí)行的幾種情況

下級法院停止死刑執(zhí)行的幾種情況

一、下級法院在何種情形下應停止死刑執(zhí)行 下級法院在下列情形下應停止死刑執(zhí)行1、在執(zhí)行前發(fā)現(xiàn)判決可能有錯誤的;2、在執(zhí)行前罪犯揭發(fā)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xiàn),可能需要改判的;3、罪犯正在懷孕。第一項、第二項停止執(zhí)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再簽發(fā)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才能執(zhí)行。第三項原因停...

廣東省搶劫罪量刑標準,搶劫罪的量刑標準的介紹。

廣東省搶劫罪量刑標準,搶劫罪的量刑標準的介紹。

一、廣東省搶劫罪量刑標準,搶劫罪的量刑標準 廣東搶劫罪的量刑標準是以這些標準進行定罪有故意犯罪前科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有期徒刑一年為基數(shù),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個月,有數(shù)額的每增加17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1搶奪殘疾人、老年人、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財物的; 2搶奪救災、搶險、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