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拍賣拆遷流程與法律認定從流程到法律
![征地拍賣拆遷流程與法律認定從流程到法律](https://p2.tinglv.cn/202307/10/370486fe49df830b.jpg)
一、征地拍賣拆遷流程是怎樣的,法律上如何認定
征地拍賣拆流程一、擬定并公布政府土地使用權出讓計劃市、縣人民政府土地性質主管部門編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計劃,出讓計劃應當包括今后一段時期政府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總面積、各類用途的土地面積、區(qū)位分布、供地進度安排、供地方式(協(xié)議、招標、拍賣、掛牌)等。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出讓土地后,應當按規(guī)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應當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向社會公開發(fā)布。
二、確定具體宗地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方案根據(jù)出讓計劃,應當以拍賣方式出讓的宗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出讓計劃確定的進度,及時會同有關部門確定擬拍賣宗地的拍賣方案。拍賣方案,應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互通城市規(guī)劃、發(fā)改委、市政等有關部門共同擬定。拍賣方案應包括擬拍賣出讓宗地的用途、使用年限、規(guī)劃條件、市政配套要求、是否需要立項、競買人資質要求以及拍賣方式、時間、地點。方案應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拍賣方案具體組織實施。
三、拍賣宗地的場地清理及市政配套與勘測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jù)拍賣方案要求,及時組織完成拍賣宗地的征地、拆遷、平整和市政配套等前期開發(fā),保證拍賣宗地在拍賣前具備拍賣方案約定的條件。拍賣宗地清理、市政配套和勘測等,應當在拍賣公告發(fā)布前全部完成,以方便有意向的競買人購買拍賣文件后進行現(xiàn)場踏勘。
四、編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文件拍賣出讓文件應當根據(jù)出讓宗地的具體情況進行編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入場文件應當包括建設用地批準書、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方案、拍賣出讓公告、競買須知、土地使用條件、宗地圖、競買人申請書、成交確認書、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等。
五、發(fā)布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出讓公告出讓人應當至少在拍賣開始日前20日發(fā)布公告,公布拍賣出讓宗地的基本情況和拍賣的時間、地點。拍賣出讓公告應當包括。出讓人的名稱和地址;出讓宗地的位置、現(xiàn)狀、面積、使用年期、用途、規(guī)劃設計要求;競買人的資格要求及申請取得投標、競買資格的辦法;索取出讓文件的時間、地點及方式;拍賣時間、地點、競價方式等;確定競得人的標準和方法;競買保證金;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項。
七、確定拍賣出讓保留價和起拍價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出讓中土地估價,應當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事業(yè)單位的土地估價師或者委托專業(yè)的土地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拍賣保留價,在拍賣出讓活動結束前,應當保密。
八、組織現(xiàn)場踏勘和提供拍賣宗地信息咨詢拍賣公告發(fā)布后,拍賣組織機構應當組織競買申請人前往現(xiàn)場踏勘,并在踏勘之后,組織答疑會,負責解答疑問。
九、受理競買申請在拍賣公告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競買人持競買申請書、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房地產(chǎn)開發(fā)資質證明(另有規(guī)定除外)、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或授權委托書、委托代理人身份證復印件)辦理競買申請,并繳納競買保證金。
十、審查競買資格根據(jù)拍賣文件要求,對競買申請人的開發(fā)資質、誠信記錄進行審查,向符合條件者發(fā)放競買人資格確認通知書及競買號牌。舉辦拍賣會要按拍賣公告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舉行拍賣會。競得人與出讓人當場簽訂成交確認書,同時繳納定金和傭金。
十二、公布成交結果拍賣活動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nèi),出讓人將拍賣出讓結果在土地有形市場或者指定的場所、媒介公布,并退還競買保證金。
十三、簽訂出讓合同競得人于簽訂《成交確認書》之日起10日內(nèi)與出讓人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二十二條江河、湖泊綜合治理和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相銜接。在江河、湖泊、水庫的管理和保護范圍以及蓄洪滯洪區(qū)內(nèi),土地利用應當符合江河、湖泊綜合治理和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符合河道、湖泊行洪、蓄洪和輸水的要求。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二十二條
二、征地拆遷時,補償方面有哪些規(guī)定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chǎn)停業(yè)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三、征地拆遷有時限要求嗎,法律上的標準是什么
專業(yè)分析拆遷安置房時效有期限要求。
拆遷安置房的行政訴訟時效為六個月、民事訴訟時效為三年,該法律時效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或權益被侵害之日起算。
行政訴訟流程如下
1、原告起訴,法院立案;
2、審理前準備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向原告送達收到的答辯狀副本;通知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開庭時間、地點;
3、開庭審理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陳述行政爭議;舉證質證;辯論;當事人最后陳述等;
4、當庭判決或擇日宣判,并向各方當事人送達判決文書。
房屋拆遷補償項目包括
1、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
2、停產(chǎn)停業(yè)損失的補償;
3、補助和獎勵;
4、房屋裝修補償及家電設備移機補償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chǎn)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溫馨提示】遇到相似問題不要慌,點擊咨詢快速找到專業(yè)、合適的律師,1對1深度溝通法律需求,
3~15分鐘獲得解答!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四、發(fā)生拆遷糾紛怎么確權征遷,有沒有規(guī)定?
征地主管部門在拆遷之前就會對被拆遷房屋的產(chǎn)權問題進行調查,被拆遷房屋的產(chǎn)權歸屬都是以不動產(chǎn)證的登記為準的,如果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沒有不動產(chǎn)證,要通過其他證據(jù)證明房屋的產(chǎn)權,在征地主管部門調查過程中,被征收人必須配合調查。
五、面對征地拆遷,被征收人有哪些權利,有哪些規(guī)定
面對征地拆遷,被征收人有以下權利
一、獲得征地拆遷補償?shù)那髢敊唷?br>二、知情權。這是保證被拆遷人可以參與到征地拆遷的重要保證。知情權的保證主要是通過各種拆遷征收公告等方式落實。
三、征地聽證會的參與權。在征地方案報批之前和征地公告公示之后,和安置補償方案制定過程中被征收人均有聽證權。
四、對征地行為不服的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權利。
五、對評估結果異議權。被拆遷人收到評估結果后10內(nèi),認為評估結果存在問題有權利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在10內(nèi)可以申請專家評審。
六、選擇安置補償方法的權利。
七、依法請求回避的權利。
【法律依據(jù)】
《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引用法規(guī)
[1]《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