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線上婚姻糾紛法律咨詢
![連云港線上婚姻糾紛法律咨詢](https://p2.tinglv.cn/202308/10/9634d2b671a9ed0d.jpg)
一、達人與mcn機構解約糾紛起訴大概多少錢?離婚大概多少錢
你好,對于起訴離婚大概多少錢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希望能幫助到你1、法院要收多少起訴離婚的費用?
離婚案件按規(guī)定,每件10-50元;如果涉及分割財產,財產的總額不超過一萬元,不另收費用,超過一萬元,超過部分增收1%作為訴訟費;該訴訟費由誰承擔,在案件結束時,由人民法院確定。
家庭財產案件征收的費用,按雙方爭議財產的價值計算訴訟費,價值在1000元以下,每件50 元,1000元至5萬元,按4%征收,即標的×
4%+10元;5萬元至10萬元的,按3%征收,即標的×
3%+510元;10萬元至30萬元部分,按2% 征收,即標的×
2%+1510元;20萬元至50萬元的,按1.5征收,即標的×
1.
5%+2510元;50萬元至100萬元的,按1%征收,即標的 ×
1%+5010元;100萬元以上的,按0.5征收,即標的×
0.
5%+10010元。
2、律師要收對少起訴離婚的費用?
各地的律師收費不一。對于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律師基本收費,一般在5000元左右。
二、加盟代理糾紛處理方式處理民事糾紛的方式是什么?
一、幾種民事糾紛處理方式優(yōu)缺點分析(一)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是指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從這個概念當中反映出了兩個一是訴訟活動;二是由此產生的訴訟關系。并進而反映出了通過訴訟方式解決民事糾紛其自身的優(yōu)缺點
1.民事訴訟的優(yōu)點
一是客觀性。其是基于法院代表國家作為糾紛處理的主體主持民事訴訟活動,保證了解決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處理過程與結果均不受當事人的干擾,相較在其他糾紛處理方式中發(fā)揮重要影響作用的一些傳統(tǒng)習俗、觀念等因素而言,其對訴訟過程及結果的干擾降至最低。
二是公平性。由于訴訟活動嚴格依照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制度規(guī)定程序進行案件審理,追求程序公平,保證了糾紛的有序公平解決,而其他方式在這一點上略微有所不足。
三是強制性。國家強制力在訴訟過程和結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訴訟過程中,法院有權對妨礙訴訟秩序的行為人采取強制措施,在當事人不履行判決時甚至可以依法采取強制執(zhí)行等措施。這也成為了當事人首選訴訟解決糾紛的主要原因。
2.民事訴訟的不足
一是高成本。從國家層面來說,整個訴訟過程的順利進行到結果的最終執(zhí)行,國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從當事人層面來說,不管糾紛處理結果如何,當事人均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財力。
二是費時間。程序嚴格,保證了公正,但同時由于其繁瑣和死板,環(huán)節(jié)過多,甚至由于目前各級法院案件過多造成“積案”等原因,耗費大量時間,導致訴訟效率低下。
三是結果合法但不一定合理。法律規(guī)定保證了過程和結果的合法性但沒有考慮其他主客觀因素,這就很容易造成結果合法但是不合理,當事人對訴訟結果從內心很難接受,造成對訴訟的不信任。
四是地方保護主義明顯。地方法院為維護本地經濟利益,往往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盡量做出有利于本地當事人的判決,無法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
(二)仲裁
仲裁是指糾紛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協(xié)議,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構的第三者審理,由第三者做出對爭議各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方式。仲裁的前提條件,是雙方當事人有協(xié)議,且提交仲裁的事項是法律允許仲裁的事項。與解決民事糾紛的其他方式相比較,仲裁也同樣有自己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
1.仲裁的優(yōu)點
一是自愿性。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能夠自由、充分反映自己的意愿,在雙方協(xié)商一致的基礎上。仲裁裁決原則上可以按當事人的意思做出。仲裁的這一特點,很容易讓雙方當事人比較信服裁決結果,從內心上不會產生抵觸情緒。
二是靈活性。在程序上不像訴訟那樣嚴格,很多環(huán)節(jié)均可以被簡化。
三是一裁終局。仲裁裁決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如一方不履行裁決,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予以強制執(zhí)行。
四是仲裁員有一定專業(yè)性。一般都具備與所涉案件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這一點與其他民事糾紛處理方式中的有關人員有顯著差異,這使得仲裁在解決涉及較強專業(yè)知識的民事糾紛時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五是有利于當事人商業(yè)秘密的保護。案件的審理和裁決的結果原則上不對外公開,這也是仲裁與訴訟顯著區(qū)別之一。
2.仲裁的不足
一是由當事人確定仲裁員的人選,雖然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愿,但是同時也為仲裁結果的不公埋下了隱患,尤其是在目前相關法律還不是十分健全的情況下,人為支配過于明顯。
二是仲裁強調一裁終局,相較訴訟來說,體現了其高效、快速的特點,但一旦出現裁決錯誤則很難得到改正。
三是仲裁機構獨立于行政機關,同時仲裁機構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讓仲裁機構在進行仲裁時,具體的來說即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的權力過大、自由度過高,沒有有效的約束和限制。
四是受理范圍相對訴訟來說收到相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民事糾紛均可以選擇仲裁方式予以解決。
(三)調解
調解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民事爭議通過自愿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的活動;另外一種是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進行的調解活動。
1.調解的優(yōu)點
一是調解的程序更加靈活、更加簡易。這決定了它不必嚴格按照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程序的進行。在調解時,可以隨時通過各種方式通知當事人,調解場合、調解次數、調解方式等不受限。這些相比較訴訟解決糾紛更為靈活。
二是有利于節(jié)約司法及社會資源。調解沒有上訴、申訴、再審諸多可能出現的環(huán)節(jié),程序。
三是糾紛處理更具有徹底性。當事人可以在調解過程中將糾紛涉及到的所有請求隨時提出,同時處理,這種種方式減少了新的糾紛和訴訟的發(fā)生。
本文希望通過對幾種典型民事糾紛處理方式進行優(yōu)缺點對比分析,找出各糾紛處理方式在處理糾紛過程中的問題所在,并基于此分析,建議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多元化民事糾紛解決機制,實現訴訟內外各種糾紛解決方式的相互融合、有機銜接,有效地解決各類民事糾紛,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穩(wěn)定。
三、網絡服務合同糾紛中的維權與法律問題
1電信服務合同糾紛
2、郵寄服務合同糾紛
3醫(yī)療服務合同糾紛
4、法律服務合同糾紛
5、旅游合同糾紛
6、房地產咨詢合同糾紛
7、房地產價格評估合同糾紛
8、旅店服務合同糾紛
9、財會服務合同糾紛
10、餐飲服務合同糾紛
11、娛樂服務合同糾紛
12、有線電視服務合同糾紛
13、網絡服務合同糾紛
14、教育培訓合同糾紛
15、物業(yè)服務合同糾紛
16、家政服務合同糾紛
17、慶典服務合同糾紛
18、殯葬服務合同糾紛
19、農業(yè)技術服務合同糾紛
20、農機作業(yè)服務合同糾紛
21、保安服務合同糾紛
22、銀行結算合同糾紛
四、MCN機構與達人的糾紛起訴要多少錢醫(yī)療糾紛起訴需要多少錢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下2017年的醫(yī)療糾紛起訴要多少錢這個問題最新訴訟費收費標準速算表(
2007年4月1日施行)
一、婚案件每件50-300元,超過20萬元的部分收0.
5%;
二、侵害人身權案件每件100-500元,超過5萬至10萬的部分,收1%;超過10萬的部分收0.
5%;
三、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50-100元;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10元;
五、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每件500-1000元,有爭議金額的按財產案件標準;
六、破產案件依據破產財產總額計算,按照財產案件受理費標準減半交納,但最高不超過30萬元;
七、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100元;
八、其他行政案件每件50元;
九、管轄權異議異議不成立的,每件50-100元;
十、財產案件收費
1、1萬元以下50元
2、
1-10萬元的部分標的額x2.
5%-200元;
3、
10-20萬元的部分標的額x2%+300元;
4、
20-50萬元的部分標的額x1.
5%+1300元;
5、
50-100萬的部分標的額x1%+3800元;
6、
100-200萬元的部分標的額x0.
9%+4800元;
7、
200-500萬元的部分標的額x0.
8%+6800元;
8、
500-1000萬元的部分標的額x0.
7%+11800元;
9、
1000-2000萬元的部分標的額x0.
6%+21800元;
10、2000萬元以上的部分標的額x0.
5%+41800元。
十一、案件執(zhí)行費
1、沒有執(zhí)行金額或者價額每件50元至500元;
2、執(zhí)行金額不超過1萬元每件50元;
3、超過1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執(zhí)行金額x1.
5%-100元;
4、超過5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執(zhí)行金額x1%+2400元;
5、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執(zhí)行金額x0.
5%+27400元;
6、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執(zhí)行金額x0.
1%+67400元。
十二、保全費
1、財產數額不超過1000元或者不涉及財產數額每件30元;
2、超過1000元至10萬元的部分
1%;
3、超過10萬元的部分
0.
5%,但最多不超過5000元。
十三、申請支付令按財產案件受理費標準的1/3交納;
十四、申請公示催告每件交納100元;
十五、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或者認定仲裁協(xié)議效力每件交納400元。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