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咨詢和法律咨詢的區(qū)別
一、申請立案標準包括什么?
訴訟標的與訴訟請求的區(qū)別1、本質不同訴訟請求是當事人通過人民法院向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具體權利;訴訟標的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法律關系,是就爭議總體而言的。2、決定關系不同法律關系(訴訟標的)決定訴訟請求,當事人是基于實體法律關系提出的訴訟請求。原告只有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其提出的請求才能實現。
3、具體程度不同訴訟請求是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具體的權益請求。訴訟請求必須要具體,訴訟標的不可能具體。訴訟標的是直接的實體法上的權利或者法律關系關系的主張或者聲明;訴訟請求是結合具體的案件對這種主張或者聲明的具體化。
二、直接訴訟與間接訴訟的區(qū)別
第
一、二者的訴權產生依據不同
代表訴訟的依據是共益權,代表訴訟的原告既是股東,又是公司的代表人;
直接訴訟的依據是自益權,直接訴訟的原告僅以股東身份提起訴訟。
第
二、二者的訴訟的目不同
代表訴訟是針對侵害公司權益的行為而提起的訴訟,目的是為了維護公司的利益,針對大股東、董事、監(jiān)事及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對公司的忠實義務或從事其他違法活動,從而損害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的行為;
股東直接訴訟則是針對直接侵害股東權益的行為提起的訴訟,目的是為了維護股東自身的利益。
第
三、二者的訴權不同
代表訴訟中的原告僅有形式意義上的訴權,實質意義上的訴權屬于公司,代表訴訟中形式意義上的訴權和實質意義上的訴權是分離的;
在直接訴訟中,形式意義上的訴權和實質意義上的訴權都屬于作為原告的股東。
第
四、存在的范圍不同
代表訴訟存在的范圍很廣泛,只要公司依法享有訴權,在沒有正當理由怠于行使或拒絕行使該權利時,具有起訴條件的股東都可以提起訴訟,被告可以是損害公司利益的所有行為人,包括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公司外的第三人。
第
五、勝訴后的利益歸屬不同
代表訴訟勝訴后,其利益歸公司所有,原告股東只能作為股份持有人同其他股東一道分享勝訴的利益;
直接訴訟獲勝后,利益全部歸原告股東個人享有。
因為我們個人并不是學習法律知識的,對這兩個名詞感覺應該差不多,但是實則差的很多。不同的訴訟代表著不同的權益人的收益情況,如果想要利益最大化那么我們就要正確的選擇訴訟方式,選擇正確的訴訟還能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三、申請訴訟時效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1、須有請求權的存在。訴訟時效是對請求權的限制,沒有請求權,也就無從適用訴訟時效。
2、須有怠于行使權利的事實。訴訟時效是對權利人的督促,實際上也是對義務人的保護,如果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經過一定的期間,又沒有其他事由致使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則訴訟時效產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權利的事實持續(xù)存在,致使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屆滿有時又稱為訴訟時效結束、訴訟時效完成。訴訟時效屆滿,權利人的勝訴權自動消滅。如果有使訴訟時效中斷、中止的事實,訴訟時效還可以“拉長”,即中斷時重新計算,中止時,將中止時間段剔除后繼續(xù)計算。
四、民事訴訟程序是什么,民事訴訟程序有哪些
關于“民事訴訟的程序有哪些,民事訴訟的程序是什么,民事訴訟”的相關解答如下民事訴訟程序的步驟有哪些一審程序:1、原告起訴2、法院受理后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4、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并公告5、法庭調查階段包括:當事人陳述;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鑒定結論;宣讀勘驗筆錄。
6、法庭辯論包括: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或者答辯;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順序征詢各方最后意見。
7、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8、判決宣告二審程序
1、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3、審理程序大體與一審一樣,不同處主要在審查范圍和上。上面就是圍繞民事訴訟的程序是什么 這個問題的解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